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 藝術史上古篇 ] 二、安那托利亞高原 - 文明昇起 100%

文明本為藝術而生,
農業的出現是為了產生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宗教之上。

按:宗教帶來了建築與藝術,群聚乃至定居,促使了農業的發展與文明的進步,進而滿足生活上的基本需求。


文明是人類思維的產物。

 德國考古研究院 Klaus・Schimidt


按:考古學所處理的不單是過去人們所遺留下來的物質文化,更是處理現存人事物彼此之間無盡互構的過程。因此,考古學者的責任不是面對一個抽象概念,由文物或史料所構築的過去,而是在面對現存的當代社會,對一個符合道德及社會正義的未來負責。




◦ 舊石器時代 Paleolithic Age

哥貝克力石陣 Göbekli tepe - 大肚山(12,000 ~ 9,000BC)

@Şanliurfa’s Archeology Museum

世界第一座神廟
https://youtu.be/c3IF5K5QDL8

哥貝克力石陣模型
https://youtu.be/heV7CebZKw8



位於安那托利亞東南地區Urfa的高原上,直徑300公尺高約15公尺的大土丘,德國考古團隊在當地開挖約莫二十座巨石陣,由超過兩百個T型石柱環繞而成的建築群,每個T型石柱重達十幾公噸約六公尺高,而最近的採石場在數百公尺之外的山頂,這意味著相當的社會階級與專業分工,出乎意料的是,巨石的地基十分簡陋,推測這些石柱或許是為了在風中發出聲響,形成一個共振頻率的能量場。

霍爾的移動城堡裡面,咒術小人手拉著手繞啊轉的,
光線拉長了影子扭曲變形,信仰究竟是救贖還是俘虜。



















大大小小的遺址直徑約10~30公尺,有圓形、螺旋和橢圓等不同型式,石堆圍牆內部安置了數量不等的石灰岩柱,表面飾有抽象的塗鴉及動物浮雕,一對較大的石柱有著精緻的雕刻豎立於其中,或許象徵著人類的始祖,浮雕描繪了獅子、野牛、野豬、狐狸、禿鷹、鶴、蛇蠍、蜥蜴和蜘蛛等,由此推論早期周遭環境為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原始森林或草原,直到數千年後沙塵暴的來襲。

禿鷹在此地別具含意,主要分佈在西亞和伊朗印度的高海拔區域,代表著天葬的早期形式,頭骨則保存在家中,由於自我認知的提升,對大自然的敬畏與信仰展現在宗教與日常生活之上,使得無頭石柱作為主體具有一個擬人化的身份,刻畫著交握的雙手和腰帶的紋飾,是否代表著信徒的代行者,亦或祖靈的崇拜?

按:天葬至今仍流傳在西藏的藏傳佛教及伊朗印度的祆教。

央空地推斷與祭祀有關,由動物圖騰所圍繞形成的神聖空間,多為強大的掠食者,而非獵物的形象、亦或描繪勝利的狩獵過程的日常生活,意味著此處作為庇護所的可能性,類似北美印第安人的圖騰柱。這座山上的寺廟吸引了近百公里的朝聖者,作為與會者的盛宴,大量的動物骨頭與野生作物的馴化種被發現,有趣的是,農業的出現使得此處宗教中心失去了意義,當時的人們煞費苦心地用碎石與土堆掩埋,隨著時間逐漸被世人所淡忘,對公牛與大地女神的崇拜,促進了以豐產為核心的世界觀,最終導向了農業社會的演變。

lizard, fox
vulture, scorpio, mankind


auroch, fox, crane
snake, fox























'















snake, spider, snake
bird, crane, snake


















duck, boar











lion
duck







































哥貝克力石陣被認為是重要的考古發現,因為它顛覆了我們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認知,說明建築能力並非是定居群聚的農耕社會所獨有,考古學家更進一步猜測石陣與周遭地景作為宇宙天體判讀的依據,但無法解釋為何要掩埋再興建一個較小的石陣於其上,埋藏深度不同且高低錯落。

全球文化遺產基金會宣稱將與德國考古團隊和當地觀光文化部門合作,展開多年計劃維護哥貝克力石陣,包括將遺址與週邊場域轉變成博物館與考古公園,並協助土耳其當局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此處也出土了第一座完整的人身立像,眼神空洞沒有嘴巴,頭戴項鍊雙手交握於陽具之上,服飾和雕刻與巨型石柱一致,是否作為祭司的角色則不得而知,有意思的是圖騰柱上描繪了人類肢體與動物的形象,頗有異形的味道。


the oldest human-sized statue
totem pole


















necklace
hands, belt and loincloth

































◦ 新石器時代 Neolithic Age (8,000 ~ 5,500BC)

    加泰土丘 Çatal höyük - 叉子丘(7,500 ~ 5,700BC)

    @Ankara's Anatolian Civilization Museum

加泰土丘的民居
https://youtu.be/pAV8z6NesOA

按:“丘”本義為土山、“冢”本指山頂引申為高墳、“墳”則為土堆,王公曰丘、諸臣曰封、帝王曰陵,按尊卑排列為陵冢墳墓。






位於安那托利亞南部Konya的平原上,哈桑山(Hasan Dağı)附近一座人類定居遺址,一幅雙頭火山噴發的畫像就被認為是最早的風景畫,由民居為單位所構成缺乏公共建築與街道的聚落,人們群聚是為了生活,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建築捨棄了形式可以是一個方盒,層層疊疊的方盒構成了蜂窩狀住宅,半穴居的門窗開口在頂部以便出入、採光和通風,上層和下層不同的個性述說出不同的語言,上層露台作為公共空間進行社交等活動,忠實於基地的私密空間存在包覆的安全感,輕巧的區隔出公共與私密的分野,活脫是安藤忠雄的清水模。






































由泥磚堆砌的家屋內部塗抹石灰建有爐灶和臥榻,以野牛頭骨(bucrania)裝飾的傢俱和壁氈裝潢,在地板下方埋藏人類遺骨,從骸骨脫節的情況看來曾放置一段時間才下葬,頭骨則被取下置於家中,塗上灰泥並上色用以悼念亡者遺容,推測與喪葬習俗有關,唯一的不同是孩童被珠子和赭石所覆蓋,反映社會缺乏人力的現象。同時也發現民居下方的人們彼此之間並無血緣關係,這裡沒有明顯的社會階層,男性和女性被賦予相同的社會地位與生活,雖然可以看出農業與畜牧的痕跡,但與此同時狩獵仍然是主要的食物來源,可能是早期人類文明相對富足和平等的社會。




藝術無所不在,一對對面對面的動物浮雕,大型房間繪有生動的壁畫,描繪著野牛與狩獵的場景,其中禿鷹和無頭人的畫像顯示出早期天葬的形式,消除代表靈魂的頭部或者是某種隱喻,雖然沒有人類持久飛行的意象,但薩滿能夠飛行的概念仍然相當普遍,前往常人無法企及的地方,斡旋於神與人之間,這都有助於解釋鳥類強力的連結,大自然的力量同為薩滿的精神來源,有效地利用氣流毫不費力的翱翔于天際,猛禽強大的形象,披著羽毛的祭司在當地發展出特有的薩滿文化,卡曼(kam)利用出神的狀態到達某種境界,滿足前來祈求的人們。

按:薩滿意為知曉一切的人,至今仍然流傳在西伯利亞、圖瓦和蒙古,滿清的薩滿和西藏的苯教則與當地文化習合。

圖瓦的薩滿喉音式的呼麥(Huumii)

https://youtu.be/hl8QOdbCEqw




























當然還有石器時代不可或缺的矛頭、箭簇和珠子,而著名的大地女神也在此發現,一位坐在豹子扶手椅上正在生產中的女性形象,被認為是象徵豐產與偉大母親的意象結合,孕育萬物哺育眾生,作為早期原始社會的崇拜信仰,縱使有著技巧的不足仍然擋不住追求造型的渴望。




Çatalhöyük Research Project

Prehistoric art in Europe and West Asia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